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项目库 >> 正文

中学优质教师资源库——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精品教案

作者:   编辑:王轩   审核:王璐    时间:2022-04-09 点击数:

第二节《“鱼米之乡”—长江三角洲地区》


教材分析

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“鱼米之乡”——长江三角洲地区。本节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,选取了区域发展的相关主题,设计了“江海交汇之地”“我国最大的城市群”“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”三个标题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。第一主题“江海交汇之地”对应课程标准中的“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”和“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”,教材在课文中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,重点突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条件,说明了长江、京杭运河、黄海和东海,以及支流水系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。活动中则选取成都平原作为知识迁移的案例,让学生比较长江三角洲,认识河流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。

教学目标

1.知识与能力:

(1)阅读地图,分析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点。

(2)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点。

(3)说出长江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。

2.过程与方法:

(1)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,说出该地区的位置范围,并能在地形图上指出该地区的河流、湖泊。评价该地区位置的优越性。

(2)通过课堂活动说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,尝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。  

3.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:

通过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,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河流的作用,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。

教学重难点

教学重点: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;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,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。

教学难点: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,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。

并对比长江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差异。

教学方法

自主探究、讨论法、读图分析法、启发引导法

教学过程

教师活动

学生活动

设计意图

情景导入:

播放图片:上海东方明珠塔、杭州西湖、苏州园林、钱塘江大潮等特色景观,提出问题:你认识这些美景吗?它们都是位于我国哪个地区?

      图片1

你认识繁体字苏吗?你能分解它的结构吗?

引入:“鱼米之乡”——长江三角洲的学习

辨认景观,回答问题

说一说:有鱼、有米,这正说明该地的产业发展:种植水稻和养殖渔业

特色图片和繁体字解读引入,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

活动一:识图归纳——自然特征篇

1.    定位置

展示长江三角洲在中国的位置,动画播放长江和海岸线,引导学生总结长江三角洲的位置;红线标识长江三角洲的范围,引导学生读出其包含的省份。

2.判地形,提出问题:阅读地图,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?提示学生会用分层设色地形图

3.探气候

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和上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,鼓励学生说出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,逐步对气温和降水分析,总结其气候特征。

4.说河流

出示长江三角洲的河湖分布图,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长江、钱塘江、京杭运河、太湖、东海和黄海等;并总结该地的河湖特点。

材料拓展:了解京杭运河——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网稠密,自古水运发达。京杭运河是一条重要的水路,历史上不仅沟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,而且促进了扬州、苏州、杭州等沿岸城市的发展。现在,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京杭运河段运输依然繁忙。

5.出示图片:稻米种植、长江三角洲的渔业养殖等图片,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的农业发展——鱼米之乡

      图片1

总结:给学生建立自然环境影响物产的意识。

1.识图与总结:位置:位于长江下游地区,濒临黄海与东海,地处江海交汇之地。

范围:上海市、江苏省南部、浙江省北部

2.说一说:地形:地势低平,以平原为主

3.说一说: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,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,冬季温和湿润,雨热同期。

4.标一标,说一说

总结河湖分布特点:地势低平,河网密布,湖泊星罗棋布。

读一读,河湖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众多,进一步了解京杭运河

5.发现总结: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,土壤肥沃,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;河湖众多,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。因此,被誉为“鱼米之乡”。

通过阅读地图,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

通过找、标划、总结、说一说等学生的活动,发挥学生主观能动,让学生在发现中获得性知识,提升能力

活动二:合作交流——区位优势篇

 

1.出示:“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”,引导学生说一说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?

2.图示分解——动画展示

      图片2

3.归纳总结:(师生共同总结)

长江优越的地理位置体现在……

(1)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,濒临黄海和东海,地处江海交汇之地,沿江沿海港口众多。

(2)依托长江发达的水运,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。

(3)我国南北沿海航运的中枢,可通过远洋航线联系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。

(4)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,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。

1.读一读:如果把长江比作“箭”,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“弓”,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的位置。

2.发现与展示:

(1)“黄金水道:加强西部地区的联系

(2)沿海航运:连接南北交通

(3)远洋通往世界主要港口

3.说一说

学生通过材料和图归纳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,初步引导学生建立位置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

活动三:分析整理——发展影响篇

提出问题:河流对区域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?

1.出示长江流域图,提出合作探究的要求:

(1)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。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,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。

(2)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。结合视频和图文材料,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。

2.思考讨论1

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有利影响

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补充:

(1)塑造肥沃的平原

(2)提供很丰富工业用水,利于工业发展

(3)河湖众多风光秀丽适合发展旅游

3.继续交流: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发展的不影响

(1)河流的污染严重影响着河流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。不仅对河流生态造成严重破坏,还对人的身心健康、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影响。

(2)河流在丰水期容易泛滥成灾,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、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破坏。

4.思考讨论2

(1)结合图片和下面文字,试着分析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。

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击而成,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,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。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,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,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,又免受水患灾害。由此,成都平原成为“天府之国”。

提出问题: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。

(2)拓展:出示都江堰的图片,引导学生说一说都江堰在治理成都平原水患过程中的作用。

      图片3

5.对比分析:合作探究: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,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?

      图片4

1.小组合作学习:首先明确探究的问题,合作探究,交流讨论。

2.交流与展示:

(1)提供充足灌溉水源,利于农业发展

(2)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

(3)发展航运

3.展示交流:

(1)水污染

(2)容易产生洪涝灾害

4.读材料,提取信息:

(1)有利影响:岷江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富的灌溉水源

岷江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

弊端:岷江也可能带来洪涝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危害

(2)说一说:都江堰有效地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,既能够提供发展农业的灌溉水源,还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。

5.小组合作,说一说:

合作学习,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想要的结果,锻炼学生的思维

引导学生学会归纳,学会联系,看待问题要注重利和弊,要全面

课堂总结:

      图片5

版权所有:十大现金买球大全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

地址:许昌市八一路88号 理科综合楼

邮编:461000 电话:0374-2968710